清代至民國《安慶府志》《懷寧縣志》均載:“阮自華墓在寶靈山。”查兩種康熙《安慶府志》:“寶靈山,西北五十里,其勢蜿蜒。”康熙25年《懷寧縣志》:“寶靈山,山勢蜿蜒而雄大,距城五十里許。”
雖然上述府志縣志對寶靈山均有載記,但只給了大致方位及里程,沒(méi)有具體坐標,查近現代安慶、懷寧地圖,也未見(jiàn)此山。按寶靈山的高度及知名度來(lái)說(shuō),不應該不予標注。
查道光、民國《懷寧縣志》:“大安山……又西曰寶靈山。”這里給出了一個(gè)大致的參照點(diǎn),此“大安山”也叫“大鞍山”,在今茶嶺鎮南部,與石鏡鄉北毗鄰(據石鏡山6.5公里)。但在大鞍山以西也沒(méi)找到寶靈山,不過(guò)其西北約3公里處有“寶龍山”(海拔105.8米),此山距皖城的方位(西北)和里程(直線(xiàn)25公里)基本符合志書(shū)所載數據。從衛星地圖看,此山東側有倪沖水庫,西邊是一條小河,應該是一處風(fēng)水佳地。
“寶龍山”是否就是“寶靈山”呢?據阮氏家譜記載,阮自華葬“寶嶺山”,其子孫中也有葬此山的,可見(jiàn)對于“寶靈山”的稱(chēng)呼并不一致,“靈”“嶺”“龍”在口語(yǔ)中容易混淆,故此“寶龍山”極有可能就是“寶靈山”。阮自華對于安慶歷史文化的貢獻是極其巨大的,找到他的墓地并加以保護,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。
上圖:康熙25年《懷寧縣志》。
上圖:康熙22年《安慶府志》